译注:第一百九十九课——我不是一具身体,我是自由的。
在小我眼中,这一课的观念“简直是精神错乱”(3:2)。然而它显然是《奇迹课程》帮人挣脱束缚的一项基本教诲。课文相当重视这一课的观念,重视程度甚过大部分的每日一课。它要我们“好好珍惜”这一观念,“用心练习,而且每天都要练习”(5:1)。可见耶稣是希望我们能将“我不是一具身体”的精神融入从今往后的每一个练习中(5:2)。
有些事我们必须要面对。接触《奇迹课程》以前,身体的观念在我们心中可谓理所当然。我们别的不敢肯定,自己是这具身体一事,绝对肯定无疑。而且身体的地位还凌驾于生活中其他物件之上。假如有人踩到了你的CD,你可能会说:“哎,你踩我CD了。”倘若是踩到你的脚趾头了(身体的一部分),你就会说:“哎,你踩着我了!”意思就是,“我”即是身体所在的那一块空间,人的意识就是这样认定的。我们会说:“我吃饭呢,我当时睡觉呢,我在车里,我生病了。”所有这些所谓的“我”都是指身体。即便我们学了十几二十年的《奇迹课程》,搞不好还是天天说这些话,而且习惯性地把身体当作自己。
小我费了千万年功夫给我们洗脑,把“我等于身体”的程序编入人心。这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放下的,我们必须大费周章地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解除这一思维定式。难怪耶稣叮嘱我们每天都要练习“我不是一具身体”的观念。光是复诵几遍是不会打破身体认同的,我们还是会信以为真。肯恩·霍布尼克说过,如果你相信自己已经不再认同身体了,憋气十分钟看看。
既然我们如此执妄为真,那要如何是好呢?这课告诉我们:“不必担心”(3:2)。好比运动员训练自己四分钟跑完一英里,他不必担心自己怎么还没打破纪录,只消继续训练,做好能帮他实现目标的事就好。我们的目标是意识到自己是“心灵”,“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具身体,甘受它的束缚与荫蔽”(1:4)。在这种心态下,才有自由可言。一旦臻至此境,我们就会活在正心之中,活在真实世界之中。目前的全部考量就是如何朝这一目标前进。
方法就是进入神圣一刻,浅尝滋味。在那一刻,身体从我们的意识中消失,只感受得到伟大的一体性,那不是身体——哪怕是一堆身体,就可以容纳的东西。随着体验增多,这种心境会日益稳固。我们还是有身体,但心里会意识到自己并不受制于它,身体单纯地“呈现出最有用的方式,帮心灵完成它的目标。如此,身体摇身一变,成了帮助宽恕向外推恩的工具,依循上主的计划而无远弗届。”(4:4-5)
有趣的是,心灵越是放下对身体的执着与粘连,身体反而变得越完美。“它会在最佳状态下,为那独一无二的目标服务。”(6:4)假如把改善身体状况当作目标,目标永无实现之日。只有跟圣灵同心,矢志将宽恕推恩给万事万物和一切众生,身体才会在它的本位找回圆满。执着于身体只会害了它,放下执着才会还它健康。
心灵的家园不是身体,圣灵才是(6:1)。我们练习的目标,是进入神圣一刻,让心灵从它跟身体的绑缚中解脱出来,再交给圣灵用于祂的目标。从此,我们无需费尽心力地解决衣食住行、维持身体健康,我们的精力会投入将宽恕带给世界。只要有心以此为志,圣灵保证祂会把其他事情安排妥当。正如耶稣在《圣经》中所说:
“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便都会加给你们。”*
换成《奇迹课程》的说法:“只要把祂的计划当做此生唯一想要完成的任务,其余的事情,圣灵都会为你安排妥当,不劳你来操心。”(T-20.IV.8:4)
*译注:上文是——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译者:王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