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跟别人的纠葛,其实是跟自己小我的纠葛?

作者:王诗萌

问:

今看到若水 2008 年资料有关神圣关系与特殊关系区分的共修内容,里面有一段话我不太了解也想不通:“你跟自己小我的关系投射在你跟自己的先生、太太、小孩、工作之上。表面上看来是‘你跟某某人的特殊关系’,事实上则是你跟自己的小我过不去才会这样投射出来。”

“跟小我过不去”的意思是什么呢?“自己与某人”的关系和“自己与小我”要如何连结在一起解读?这牵扯到投射的问题?感谢你的解答啰~~

答:

谢谢你的提问。

耶稣说,一粒微尘都是圣子奥体的一部分。那么扩而大之,全世界的每一个貌似跟我们泾渭分明的个体,都跟我们一体。但心灵为了玩分裂的游戏,不能不制造许多二元的概念,然后再选择站到其中一方,认同自己只是分裂世界中的一部分,继而跟其他分裂的部分互动,如此才能有二元的“你来我往”。这就像是我们夜里做梦,必须梦出好多角色,梦出对我们能够产生作用的环境,才有情节可演。

这本来是一个很天真无邪的游戏,如果没有罪咎夹杂其中,本可以很好玩。但圣子误以为自己的幻想成了真实,因为祂确实觉得自己体验到了分裂的境界,忘记那只是一种祂随时都可以放下的幻想。由此,圣子心中产生了罪恶感,担心自己终会为自己搞的破坏付出代价。看看我们的俗语,“冤有头债有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天生天杀”,“罪不可恕”,“一切都有相应的代价”……是不是都影射出了圣子担心会遭到天谴的心理?为了逃避这一巨大的心理压力,圣子企图遗忘自己的恐慌,干脆把它打到记忆的底层,潜意识于焉形成。接着,圣子再把内心的罪咎投射到祂假想的外面,安慰自己说,是环境和外人的不义把自己害苦了的,存心遗忘问题根源是自己的一念之差。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相信,坚强、有能力、阳刚是一个人的价值的体现,他就会无形中制造自己跟柔软、无能、阴柔之间的对立。他心目中的自己,以及他认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自己,这种种的观念,就是他的小我,一个打了折扣、被各种概念四分五裂的小小的我。为了维护小我的价值,他可能会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他心目中的理想模样,并且编出一堆理论证明“那样的自己更有价值”,同时,看到外面有一群弱者在拖他后腿,受他保护,或有一群“干啥啥不行”的失败者在衬托他的优越感。透过这些投射,他的心理压力转嫁到了别人身上,且由此获得一点满足。他跟这些或强或弱的人所建立的关系,无不出于他对“自己是谁”、“自己应该是谁”的认知,也就是小我。在他心目中,分裂生命的无价值被投射为“软弱”的无价值,内心的恐惧投射为“软弱是差劲的表现”,因此他潜意识里必定很怕自己哪次没有维持自己身为强者的面子,或露出柔弱的一面。于是,他一方面暗中提高自己,一方面去教育他的儿子遇到事情不能退缩,去责备他爱哭的下属没志气,瞧不起唯唯诺诺的朋友,跟比他还硬骨头的同事较劲。他跟外人以及世界的爱恨关系,全部围绕着“那个渺小的我可不能崩盘露陷”的恐惧,以免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分裂后的残损生命是多么没价值,多么罪该万死。这大概就是若水所谓“跟自己的小我过不去”吧!

但这种种的恐惧和弥补,都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无知与坚持,其实他的真实身份并未被他改造成残损的生命,那只是他强迫性的幻想而已。所以,圣灵叫我们撕掉贴在世间万物上的标签,撤掉一家之言,而去感受上主的圣言,也就是上主当初的创造。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自己选择抛弃的生命碎片,以为自己已经丢失的种种价值,重新纳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终结分裂的幻觉。大概也是因此,耶稣才如此重视关系。也因为如此,耶稣的化身 Raj,常强调要终止思考,因为只有把一体生命划分出主体、客体以后,思考才能进行得下去。而这种二元性的思考,各种对弟兄的评判,各种是非对错的价值,正是令我们感到若有所失的根源,因此也是我们在跟弟兄互动时应当放下的,这就是所谓的宽恕了。

订阅
上一篇
如何超脱无意义的世界?
下一篇
遇见上帝的故事:《公园午后》
 回到主页
feed iconstrikingly icon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