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打坐一法,历史悠久,广受全球各门各派推崇,有些宗派甚至将它奉为修行重点。故此,许多奇迹学员好奇冥想在《课程》中的地位,觉得至少有必要搞清楚继续静坐是否合乎《课程》精神。
《课程》的重点不在静坐冥想,而在宽恕。尽管如此,在我看来,冥想实乃修习奇迹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我会提出这么说的依据,然后探讨《课程》冥想的形式与特色,最后把它跟其他形式的冥想放在一起评价一下。
静坐冥想在《奇迹课程》中的地位
“静坐”、“冥想”这类说法指涉广泛,意思有时不是那么确切。比如说,纳税人冥思苦想如何摆脱税务困局,凶犯静思接下来如何作案,瑜伽行者在洞穴中静思冥想……这些个“冥想”、“静思”,可不都是一回事。本文所讨论的冥想,指的是一种清除杂念、集中精神的修行方式,修行者把意念放在观想之物,或心灵和它升起的念头上,从而唤醒另一种意识状态。
《奇迹课程》到底多看重冥想,只要阅读《练习手册》第41、44课便可略知一二。这两课传授的便是冥想的方法;虽然没有打着“冥想”的旗号,但“这类练习”(W-pI.41.8:6)无疑就是冥想,不仅完全符合我刚才的定义,与其他传统修行的冥想形式也异曲同工。
这两课毫不掩饰地鼓吹最新推出的练习方法,并冠之以“‘心念训练’的宗旨所在”(WpI.44.3:3),声称“我们才真正开始尝试穿越这阴森浓密的乌云,伸向云层之上的光明之境。”(WpI.41.5:3)还保证这种练习方式“以后还会常用到” (W-pI.44.3:2),“往后我们还会详细地解释这类练习。”(WpI.41.8:6)
《练习手册》信守诺言,将冥想设为后期练课的重头戏,早晚时段的练习几乎全都是冥想,每天时间最长的那段练习也是冥想,甚至《练习手册》完结以后的操练都在继续冥想,对此《教师指南》在《上主之师应该如何度日》一文中有所提及。文中提道,《练习手册》学完以后,应当早晚“静心”,把这两段时间献给上主,作为一切修持的基础。书中说静心是“操练过一遍《练习手册》后”(M-16.5:5)学来的功夫,必是冥想无疑。
《颂祷》也从祈祷的角度告诉我们,低阶的祈祷是向上天祈求具体之物,属于“有所求”;真正的祈祷则“是一种谦退、放下的心态,是宁静的聆听,是爱……献出自己,与圣爱合一。” (S-1.I.5:1,5)换言之,祈求实物乃是次等的祈祷,虚心以待的天人共融才是真正的祈祷,正合祈祷之本意。如此说来,真正的祈祷其实就是冥想。但是严格来讲,达成目标的冥想才算得上真祈祷。
然而,《正文》有些观点好似跟冥想势不两立,撤销了上述的肯定态度。《正文》真正两次提到“冥想”,其中一次在《我什么都不需要做》一节,文中说:“你若真心想要放下身体,未必需要长年的冥想静坐。”(T-18.VII.4:9)而且冥想“费心又耗时,因为它们全都让人把当下的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把解脱寄望于未来。” (T-18.VII.4:11)
不过,我觉得此处不可单从字面义来理解,断定冥想无关紧要,不在《课程》的训练计划之内。因为本节否定冥想的前提,是提倡以神圣一刻取而代之,要我们在那一刻里,忘怀身体和它的所作所为,放下跻身天堂的苦心。这种精神的实质非常近似《练习手册》的冥想。其实《练习手册》传授的冥想,恰恰道出了进入神圣一刻的要诀,为《正文》的相关论述画龙点睛。
综上所述,我相信《课程》反对的是那些蹉跎岁月的冥想,教我们别指望靠辛苦受累来赎清罪孽,换来一点价值感,而应练习另一种冥想,放下有关上主及自身的种种想法,潜入浑然忘我、天人合一的本来境界。
换句话说,《课程》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切入冥想,一方面予以重视,一方面又严加规范。海伦、比尔当初记录下来的资料,亦可佐证上述观点。笔录初期,海伦跟比尔都有过冥想经验,比尔还跟他的朋友大力推崇。他写道,自己“跟‘一位朋友’强调静心冥想的作用。所谓冥想,就是每天在固定时间放空心灵”(《暂别永福》p. 315)。对此,耶稣婉转表示过赞许,却也曾两次叮嘱,切莫因冥想而走上独行的死路,断绝与他人的关联。这两篇内容《课程》都有记载,只不过“冥想”一词被改掉了。其中一篇大家耳熟能详,对比原文后定会大吃一惊:
“你(比尔)恰恰是靠与人携手共进的决心,才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不仅没有违背冥想的精神,反而切中了冥想的本意。所谓冥想,就是与上主联袂探险。跟圣子奥体撇清关系,一意孤行,是绝对无法冥想的……”(《暂别永福》p. 302;参见T-4.VI.8)
“你(海伦)错在单枪匹马地到心里寻找圣灵,所以你冥想时才会害怕。因为你是从小我的角度出发,唯小我马首是瞻,目的却是铲除小我,你怎可能不害怕?(《暂别永福》p. 302;参见T-5.III.4:6-7)
《练习手册》的冥想步骤
接下来我会按照个人理解概述《练习手册》的基本冥想方法。《课程》提供的冥想方式与范例风格各异,但核心架构是一致的,就是重意图胜过技巧。你不用数数,不用发出无谓的声响,不用盯着某个物件,不用在意呼吸方法、身体姿势,不用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你只需一心不二地越过一切干扰,接近造物主即可。连这种稍显刻意的方法最后都会让位给上主,由祂一点点接管整个冥想的过程。驾轻就熟以后,便可直接“说一段简短的欢迎词,然后就安心等待,天父会如其许诺地将自己显示给我们。”(W-pII.导言.3:3)
一、预备阶段
先把当天的观念缓缓复诵几遍,然后松开焦点,释放这个观念。接下来便不必反复使用这一观念了,酌情用它回应某些心中生起的问题就好。
在练习之始,极其缓慢地复诵今天的观念。试着不想任何事情。(W-pI.41.6:3–4)
二、中间环节
冥想的中间环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切入点看似不同,实则里应外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你潜入内心深处,越过小我的杂念(反面手法),前往心内的上主之光(正面手法)。
- 反面手法
当你朝着目标前进,必会撞上小我层层叠叠的疯狂絮语,这层浓密的杂念就是耶稣常说的“一团团乌云”。正是因为它牢牢盘踞人心,才阻碍了自性本体的觉知,所以必须用反面手法穿越路障,然后拂袖而去。
尽量越过世俗无谓的念头而转向内在。试着进入自己的心灵深处,不受任何杂念的骚扰。
尽量越过世俗无谓的念头而转向内在。试着进入自己的心灵深处,不受任何杂念的骚扰。
只要你觉得有所帮助,不妨随时复诵一下今天的观念。最重要的是,试着沉潜下去,往内深入,远离世界以及世上所有的愚昧念头。(W-pI.41.6:5–7:2)
- 放下你的种种想法、回忆、信念、自我概念,或者干脆把它们通通忘掉。这绝不是单纯的止念,而是“捨棄目前所有的信念,以及自己造出的一切想法。”(W-pI.44.5:4)你可能需要历经一段逐个驱逐各类想法的阶段。
你只需这样做:静下心来,放下所有你对自己以及上主真相的看法,放下你后天学来的一切世界观,放下你所执着的种种自我形象。放空心中所有的念头,不论它是真是假,是好是坏,不论它是你珍爱的想法或是羞于启齿的观念。全都放下吧!不要执着你过去学来的任何想法,或任何经历带给你的信念。忘掉这个世界,忘掉这个课程,双手空空地来到上主面前。(W-pI.189.7)
- 有时书里会要你想象自己一一飘过这些念头,甚至干脆想象穿越云层或是打开大门的景象。
你下定决心要穿越层层乌云。你在心里向前伸去,直到好似触及它们为止。然后,用手拨开那些乌云,穿越过去,你会感到云团好似沾在你的面颊、前额及眼睑上。放心地向前走吧!团团云层阻挡不了你的。(W-pI.69.6:2–5)
- 跟心里来来去去的杂念拉开距离,不随它想下去,不给它任何力量,单纯地看着它离开。
然后试着深入自己内心,不理会任何干扰,只是静静越过,向下沉潜……你只需观察掠过心中的念头,试着不受其牵绊,只悄悄任它擦身而过。 (W-pI.44.7:2,5)
- 让心灵保持门户大开、清静空灵的状态。
不受任何杂念的骚扰(W-pI.41.6:6)。
向祂开启你的心扉吧。静下心来安息。(W-pI.128.7:7–8)
- 驱逐一切干扰,包括各种想法、恐惧。你可能会略感疲劳,心不在焉,不自觉地“退缩”。无论如何,赶紧重复当天的观念,或者代之以成功的决心,也可以两个方法一起使用。
你若感到自己有逐渐萎缩或逃避的倾向,立刻复诵一下今天的观念,重新开始。配合自己的需要练习,多多益善。纵然你仍未感受到自己所渴望的平安,也设法不让自己退缩回去,你必会从中受益的。(W-pI.74.6:3–5)
不要让杂念动摇了你的意向。你该明白,这些杂念不论化身为何种形式,均无意义,也无能力。用你势在必成的决心取代它吧!(W-pI.rII.导言.4:1–3)
- 正面手法
越过层层疯狂的念头,无非是为了拨开云雾重见自性光明,也就是你心内的上主。正面手法便是为此而设,《练习手册》的冥想非常重视这一环节。
- 感觉自己不断迈向真理、光明、上主、自性。这一练习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感受自己向心内沉潜,深入其中。换言之,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向下和向内,而非向上。这点很有趣,我在文中仅找到一处谈及上升。之所以向下、向内,或是在肯定我们的目标就在自己之内,根本不用向外驱驰或向上求索。
越过这疯狂世界的狂乱躁动的念头、景象及声音,向下沉潜到那静静等候着你的平安中。(W-pI.49.4:4)
- 一定要抱着神圣非凡的心情,肯定自己的这番努力。它于己于人都大有裨益。
这练习只要求你一点,就是当你迈进时,有如迈向天堂中献给天父及圣子的那座祭坛一般。因那确实是你有意抵达的目标……这不是无聊的人间游戏,而是圣化自己的练习,亦是迈向天国的成道之路。(W-pI.45.8:4–5, 7)
- 满怀信心,期待即将到来的成果,坚信努力不会白费。抵达上主之境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上主的本质决定了祂是人心所向的最终归宿。对此务必满怀信心。
今天,全心信赖你的天父吧!相信祂不只聆听了你,而且答复了你。当你企图穿过云层,迈向光明之际,好好护守这份信心。 (W-pI.69.8:1, 3)
- 好好体会你触及上主的渴望,想一想你多盼望抵达心内的光明。
你今天多么想要找到内在的光明,而且现在就要。 (W-pI.69.6:1)
- 让上主、自性、圣灵的大能接管这一刻,臣服于祂的力量,放手体验,信赖上天必会不辱使命。
你若练习得当,就会开始有一种被托举起来、飘然向前的感觉。你那小小的努力及决心,会招引宇宙的大能前来相助,上主会亲自将你由黑暗提升至光明内。(W-pI.69.7:1–2)
《奇迹课程》式的冥想与其他风格的冥想
《课程》教了一套风格独特的冥想,不表示奇迹学员就得一股脑抛开异类的冥想。连《课程》都曾别开生面,在第183、184、187课采用一套非常古老的方法——印度的“渣巴摩罗”,也就是复颂上主的圣名。由此可知,《奇迹课程》的冥想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方法,学员若是有意使用《课程》以外的冥想方法,跟圣灵商量就是了。不过,真心建议大家把《练习手册》的方法当回事,认真练习一下。我这些年也从未想过自己会从本文描述的方法获益,谁料最近竟意外蒙受其利,越过了好大一个障碍,从此便把这种冥想方法当作看家本领。总而言之,最重要的不是拘泥于技巧,而是踏踏实实去冥想。
译者:王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