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你几个问题:
问:
1.《飞越死亡的梦境》P56里有一句话说“满足小我之所好,必定会引发内疚”,能否举个生活的实例说一下小我是怎样引发内疚的?
答:小我之所好就是“去找,但是不要找到”。以实例来说,你想追求一段爱情,以为它会满全你对爱的需求,如果你没追求到,你就失落了,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对方,这就是一种内疚感的呈现。如果追求到了,结果发现它无法满全自己对爱的需求,因为对方无法一直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来满足我,结果爱情变成了怨恨,觉得自己命怎么这么苦,虽然一面怨尤对方,一方面又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哪里错了,才会有这种下场,这也是另一种内疚感的呈现。
问:
2.“小我真正想要置于死地的是你,而非它自己(T-15.Ⅰ.3:3~4)这里的你是指的谁?
答:
这里的你就是你心中的“抉择者”那个部分,它可以选择相信圣灵或小我。小我想要置你于死地,意思就是让你心中的抉择者始终选择小我,因此你不断在经历死亡。当然这是指我们的“意识”一直相信死亡是真实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体验它而无法真正觉醒,因此无法超脱梦境而了悟自性永恒不朽的真相。
问:
3.《飞越死亡的梦境》P64里说“死亡若是真的,上主就不存在了,上主若是真的,死亡就不可能存在了”这里的死亡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死亡的观念一去,世界便消失了?
答:
简单来说。死亡就是一种与“上主是全然的爱及永恒生命”相反的一个“观念”,它是一种“信念”,即相信上主有相反势力在跟祂作对,我们因为相信这个相反势力是真的,因而经验到死亡,包括吸引着我们迈向最终身体死亡的种种逆境、疾病、衰老、意外等痛苦,换句话说,这“死亡的经验”不单单是指最后身体的死亡,而是我们人生中体验不到全然的爱的“整个过程”,都是死亡观念所影响的范围,因此才说所有的幻相都是出自死亡,意思是,人生的所有痛苦都是出自死亡这个“核心信念”。因此,死亡的观念一去,小我的痛苦世界就会消失,圣灵的真实世界会取而代之。
如何去掉死亡观念?就是不要整天都是为了“防范”死亡以及种种痛苦而过日子,这样等于相信死亡是真实的威胁,而你相信什么,你就会体验到什么。所以需要换个心态,每一天都是为了活出上主之子纯洁无罪的真实生命而过日子,那么你就会经验到喜悦、平安、健康与真爱的人生,因为你相信什么,你就会体验到什么。
你问的这段引言出自《教师指南》“何谓死亡”。你可以详读一下这篇的内容。我摘录其中几段给你参考。
M-27 何谓死亡?
1世间的一切幻相,都是出自死亡这个核心梦境。2把生老病死视为生命的过程,这种观点不是很疯狂吗?3我们以前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不妨再深入一下。4万物的出生,只是为了死亡,这是世界牢不可破而且一成不变的信念。5它被视为“自然的运作法则”,不容质疑,人们只能接受它为生命的“自然律”。6那种循环、变迁、不定、不可靠、不稳固,循着某种轨迹而盈亏盛衰的过程,都被视为上主的旨意。7没有人敢质问,宅心仁厚的造物主怎么可能有这类旨意?
5.死亡的“真实性”深深扎根于“上主之子是一具身体”的信念中。2如果上主真的创造了身体,死亡必然变得真实无比。3而上主便不可能是慈爱之神了。4真实世界与幻相世界两种知见之间的对比,在这一点上显示得再清楚不过了。5如果上主是爱,死亡无异于宣告了“上主已死”。
6.新约有这么一句话:“最后有待克服的大敌即是死亡。”2说得一点都不错!3死亡的观念一去,世界便消失了。4所有的梦境也会跟着这个梦一并结束。5终结一切幻相,乃是救恩的最终目标。6而所有的幻相都是出自死亡。7出自死亡之物,怎么可能会有生命?8出自上主的生命,又怎么可能死亡?9世界一边守着死亡,一边又认为爱是真实的,于是,人间所有的矛盾、妥协以及宗教法术由此而生。它们全属于“失心”(mindless)的怪力乱神之念,既无作用也无意义。10上主永恒如是,祂所创造的生命必然也是永恒的。11你难道还看不出,若非如此,表示祂有一个相反的势力存在,那么恐惧就会变得像爱一般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