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发觉当恐惧在我心中升起时,就算我的心灵不投射,祂也往往只是看着那恐惧,处于等待状态。后来我发觉那“不投射”与“等待状态”一样,并没有推恩,因为心灵并没有感到爱与平安喜悦。我察觉到这一点,是我在你之前的《飞越》录音中听到说,心灵生生不息,祂不是在投射,就是在推恩。有鉴于此,在肯恩“宽恕,等待,不判断”的“等待”中,是否包含了交托给圣灵,而这交托的过程就是以圣灵的思想体系取代小我的思想体系,让心灵扩展和感受到上主的爱,以达到推恩的目的, 而不是仅仅处于等待状态,进而感受不到任何圣灵爱的回应?
另一位弟兄问:有关这个问题,我也有点疑惑想理清,手册教我们,辨识起因,放下,替换,前两步有待我们的合作,第三步则不需要,我想问的是,我如何得知第三步替换,是否完成了,我总是忍不住用奇迹课程学来的圣灵的判断自行替换,不知道对不对。
答:
感谢你这么深入的问题,你之所以能这样问,表示你已经把所学到的观念加以运用,而且以内心“真实的感受”来验证自己所运用的观念是否确实带给自己平安与爱(经验)?或者这些观念只是头脑的一种理论,无法真正带给你转化的力量,所以你也无法体验到奇迹。请记得,《奇迹课程》所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普世性的经验(而不是普世性的理论),而这经验就是爱,由爱衍生而来的就是平安、喜悦、丰盛、满足、健康……等,因为“真爱是没有对立的”,我不可能在不平安的状态下(经验到自我的攻击或对他人的攻击、冲突、矛盾、怨尤等),还能忆起自己是爱的真相,这是一种自欺。既然奇迹是要清除我们体验不到爱的障碍,那么我们若真正清除了障碍,一定会体验到爱的,否则就是耶稣在骗我们,不是吗?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去练习宽恕,“经验”都是我们唯一的指标,它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障碍是否真的清除了。奇迹是一种具体的经验,不是头脑的想象。
回到你说的〈练习手册〉“何谓宽恕”这一篇的这一句:“宽恕是宁静的,默默地一无所作,它只是观看、等待、不评判。”我们往往都喜欢引用这一句话,却忽略最开始那一段:
“宽恕就是认清了,你以为弟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其实不曾发生过。宽恕不会因为原谅他人的罪而反倒把罪弄假成真。它在其中看不到任何罪过。而你自己所有的罪过就在这一眼光下一并宽恕了。罪是什么?它不过是对上主之子的一种误解罢了。宽恕,不过是看清了这一误会而放下它而已。上主的旨意也因此得以自由地取代那个误解了。”
还有最后一段里说到:“你什么都不需要做,让宽恕透过那位神圣向导来告诉你该做什么。”我们也都喜欢引用前半句“你什么都不需要做”,而忽略后半句“让宽恕透过那位神圣向导来告诉你该做什么”。
你所说的,只在观看、等待的状态,没有感受到爱与平安,正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放下对罪的误解而让上主的旨意“取代”你的误解,也没有透过那位神圣向导来告诉你该做什么。
顺便说明一下,推恩不是指对他人做什么,推恩就是上主之爱的延伸,也就是爱的流动,你一定要先经验到爱在自己心内流动,才有可能延伸至弟兄。《课程》也说过,心灵不是在推恩就是在投射,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念头是中性的,而推恩是心灵活在上主之内的本然状态,一如上主推恩给圣子一样,这爱是不断延伸与流动的,只因小我的扭曲知见,才让推恩变成投射,但是这股投射的“动能”本是原自心灵的推恩能力,只不过是被扭曲了。心灵收回投射之后,这股能量并没有止息,因此,若没有恢复它推恩的本然状态,表示我们并没有真正移除爱的障碍,有可能在收回投射之后,这股能量反过来攻击自己,变成内疚与自责,因而感受不到爱在自己心内流动。
由〈练习手册〉“何谓宽恕”这一篇的内容可以明白,你说“宽恕是包含交托给圣灵”这一步是没有错的,因为唯有交托,才能让上主的旨意取代我们的误解,真正放下罪的观念;也唯有交托,我们才能让圣灵引导来告诉我该做什么。但是在交托之前,我们要“愿意放下”自己错误的观念,才可能真正的交托。
我们先来说“观看”这一步,我们究竟是用什么眼光在看?我之前用瑞吉Raj(耶稣的另一个化身)“墨镜”的比喻来说明小我的眼光,它是挡在上主赐予我们的慧见(圣灵的眼光)之前的扭曲知见,让我们看到扭曲真相的幻象,所以只要摘除这个墨镜,慧见就能发挥它看到真相的能力,也才能真正“看到”弟兄没有对不起我,我的罪(缺陷不足、无价值感等)也不是真的。
由此可以理解肯恩说的“我们不必刻意选择圣灵”,你如果真能做到观看而不评判(摘下小我的墨镜),表示你已经选择圣灵了,因为小我不可能只看而不评判的。换句话说,圣灵始终在那里,只要我们甘心摘下小我的墨镜,祂就会现身,发挥慧见的能力。这也是若水所说的“放下小我与交托圣灵的先后顺序”之含意,因为我不可能一边想戴着小我的墨镜,还能一边说我要交托圣灵,让祂引导我用正见去看,那是在自欺。
等待——究竟是在等待什么?等待我们真正放下了自己信以为真的所有判断,等待小我的声音完全沉静下来,圣灵的慧见才有可能取代小我的眼光,上主的旨意才有可能取代我们的误解。所以这一步跟“不评判”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放下自己的评判,就能什么时候听到圣灵的答复。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圣灵的答复是因为我们内心还有放不下的判断而不自觉,所以还要深入地省察。
所以等待,就是在等待我们的心真的安静下来。
W-PI.49 这一整天,上主之声不断向我发言
4.深深地静下来聆听吧!在极度的宁静中,开启你的心扉。越过那覆盖了你真实念头且干扰了你与上主之永恒联系的喧嚣妄想。越过这疯狂世界的狂乱躁动的念头、景象及声音,向下沉潜到那静静等候着你的平安中。
然而,《课程》常说,愿心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它能帮助我们转向圣灵,所以,就算我们还没做到完全放下评判,我们仍可以诚恳地向圣灵(自性的化身)表达自己的愿心,表明我们愿意学习放下自己的判断(摘除小我的墨镜),愿意学习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眼前一切,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就会逐渐安静下来,不再批判。
W-PI.78 愿奇迹取代所有的怨尤
7.让我们向深知上主之子真相的那一位祈求,让自己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到这一位人间救主在真实的宽恕中光华四射。我们因上主及与祂同等神圣的圣子之名,向祂祈求:愿我在这人身上看到我的人间救主,祢派遣他来引领我进入他所在的神圣光明中,使我得以与他合一。闭上你的肉眼,想一下那带给你怨尤的人,让你的心越过怨尤而看到他内在的光明。
由此可知,宽恕只是一个过程,即观看、等待、不评判只是一个下手处,它的目标是奇迹,也就是修正知见,知见一旦修正(小我的墨镜一旦摘除),真相必会显现,也就是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练习手册〉中说的慧见与肉眼之见的差别:
W-PI.30 上主在我所看到的万物内,因为上主在我心里
1.今天的观念是造就慧见的跳板。经由这一观念,整个世界会在你眼前展现,让你有缘一睹前所未见的庐山真面目。而你以前所见的种种,则会在你眼前销声匿迹。
2.今天,你在练习一种新的“投射”方式。我们不再为了排除自己厌恶之物而将它推到外面了。反之,我们试着透过世界而看出隐藏在自己心里的东西;我们想要看见的一切都在那儿。这表示我们不再排斥自己所见之物,而愿与它结合。这就是慧见与肉眼之见最根本的差别。
W-PI.54 (16~20)
5.(20)我决心看见。我愿去看那显示出世界已经改变了思维的见证。我愿着眼于那些证据,看出上主确实经由我而以爱取代了恐惧,以欢笑取代了眼泪,以丰盛取代了失落。我要瞻仰真实世界,从中学会看出我的意愿与上主的旨意原是一体。
如果我们在“观看”时,把所见一切推到心外,视它为心外的一个幻相,不愿与它结合,这样的观看只是一种旁观,不是慧见,因为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认清罪只是一种误解,并不觉得自己的种种委屈或他人的不公对待不曾发生过的,所以也没有真正的宽恕,因此也看不到“见证”,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彻底的自我诚实才行。当然这又是更进一层的主题了,以后我们还会有机会深入这部分。
以上的答复应该也回答了另一位弟兄所问的:“辨识起因,放下,替换,前两步有待我们的合作,第三步则不需要”,因为只要摘下墨镜(放下),慧见就“自然替换”妄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