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第二十五条奇迹原则之后(奇迹是环环相扣的宽恕链中的一环,当它圆满完成之时,便成了救赎。),耶稣从一个实例入手,详细说明了这条原则的运作机制。这类生活实例,对于我们了解奇迹的真谛,可谓至关重要,况且这个例子特别发人深省。
有一位名叫埃丝特的女士,为智障儿童保护协会写了一份报告,以争取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支持,但是报告写得很不像样。海伦于是越俎代庖,干脆以埃丝特的名义把报告重写了一遍。这一行径恐怕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我们或许会觉得海伦多管闲事,对埃丝特很不礼貌,对上天也不够信赖,太把人间事当真等等。此时,若能参考耶稣对这件事的看法,必会驱散我们心中的疑团。(译注一)
奇迹是环环相扣的宽恕当中的一环,当它圆满完成之时,便成了救赎。
救赎能在任何一刻运作于所有的时间层次。你为埃丝特重写整份儿童保护协会的报告,可谓救赎运作方式的绝佳范例。
埃丝特这份你觉得相当糟糕的报告,伤到了你爱护之人的利益(儿童保护协会),于是你写了一份质量上乘的报告,替埃丝特赎清了罪过。这原非你的本职工作,但你出自对协会的真心爱护,而意识到自己在此事中肩负着守护弟兄的责任。虽然,你没有解除埃丝特的罪,却抹去了她罪行的后果。
耶稣说,海伦重写这份报告,是第二十五条奇迹原则的“绝佳范例”——言下之意,此举乃是一个奇迹。不仅如此,他在接下来的指示中毫不讳言,不下三次说海伦的做法是“奇迹”。可是,这怎么能算奇迹呢?请看我们的第一条线索:首先,埃丝特由于漠然,在不经意间放出了一枚冷箭。接着,海伦意识到自己乃是弟兄的守护者,于是在箭矢伤人以前,设法将它变成了一朵鲜花。这就是救赎的运作方式,它将缺乏爱心之举造成的后果一笔勾销,仿佛从未有过这么一回事。
有一天,我会告诉埃丝特,不仅她本人已受宽恕,连她一切的罪责也一笔勾销了;同样的话,我也跟你说过。然而,等这些话终于告诉她时,她心里会恐惧很长一段时间,表意识和潜意识会有许多往事浮上心头,包括这份保护协会的报告,但你奉献的奇迹早把这个罪过给抵消了。
你也许会觉得,得知自己已受宽恕,连一切的罪责也一笔勾销,可谓喜事一桩,怎么埃丝特竟会“恐惧很长一段时间”呢?上文提出的理由是,在你能因自己的“一切的罪责已经一笔勾销”而松口气以前,你得先承认自己确曾犯下需要宽恕的罪过。显然,埃丝特不认为自己有罪,早把这一罪责藏到了记忆的地窖中了。然而,耶稣这则有关她“一切罪责”的讯息,势必会冲开地窖的大门,令她“表意识和潜意识有许多往事浮上心头”,不得不面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然后才能看清这些事情已经化解,她可以无罪释放了。这时,海伦重写报告这一“奉献的奇迹”,便会在埃丝特心中熠熠生辉,成为她无罪释放的铁证。
原来,海伦针对埃丝特的罪过的补救之举(耶稣很快就会在后文将罪重新定义为“缺乏爱心”),恰恰也是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事:他始终在我们身边,确保我们失足时,上天永恒的臂膀能及时将我们接住。
我是掌管整个救赎过程之人,是我开启了救赎大业。我个人的救赎(后面我会解释,我的救赎是复活,而非十字架苦刑),乃是为了撤销全人类的罪过而完成的,若非如此,人类是无法自行修正的。此即《圣经》“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之意。
虽然如此,耶稣希望最好是通过人类来开展救赎大业;对此,海伦在笔记中做了如下解释:“这句‘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意思是,当人类所行使的奇迹不足以实现救赎的目标时,祂随时都会做我们的后盾。不过,这些内容也指出,人若能主动施展奇迹,亲自补赎过去的罪过,施受双方便都能赎罪。这种救赎方式,双方同时获益,因此更佳。”
接下来,耶稣进一步解说道:
我本可亲自出手,解除埃丝特的罪过对每位当事人的影响,但这样一来,便于你无益了。
这件事之所以堪称奇迹,在于它不仅赎清了埃丝特的罪过,也赎清了你的,因为你保护了孩子。身为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董事会成员,我也能为协会争取经费,可是目前的做法既解除了埃丝特的罪责,又解除了你的,我也是你董事会的成员。(译注二)
耶稣解释说,这些事他自己也完全可以办到,让协会得到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支持,就算埃丝特的报告写得不像样也不打紧,毕竟耶稣也是研究院的董事。不过,如今的做法,好就好在海伦也可以借机化解她过去缺乏爱心的做法。在海伦先前的笔录内容中,耶稣指出,海伦“憎恨而且伤害过”儿童,这显然是她前世所为,耶稣还举了艾米作为那些受害儿童的例子。然而,海伦此次为协会撰写报告,挺身而出保护了儿童,守护了协会荫蔽的那些孩子,而且貌似确实成功了。耶稣说“我也能够为协会争取经费”,亦即实际上是海伦争取经费,“保护了孩子”,从而化解了她过去的不当行为。也就是说,她“奉献的奇迹”已为她赎清了罪过。
你为重写报告伤透脑筋,无非是因为你厌恶埃丝特犯下这等罪行,害你不得不如此替她补赎。问题是,没有谁能害得了别人的。你若明白,自己其实是在为协会行奇迹,为埃丝特行奇迹,为你自己行奇迹,而且也为我行了奇迹,你就会带着由衷的喜悦去做这件事了。《圣经》那句“你对我最小的孩子做的”,后半句应改成“就是对你自己、也是对我做的”。
告诉比尔,你排在我前面(比如你跟沃利那件事),是因为我已不需任何奇迹来为我救赎,但我还是站在终点,以免你一时失足。
我们或许认为,假如这真是奇迹,那么海伦做这件事的时候,心境应有所提升,甚至有神魂超拔之感才对。可是,我们却发现,海伦竟然做得心不甘、情不愿,身心俱疲,还觉得是埃丝特“害她不得不如此”的。倘若海伦知道“没有谁能害得了别人”,她大可不必如此难受。而且,她若是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会祝福许多人——智障儿童保护协会、埃丝特、她自己,甚至耶稣——她就会乐意为之了。
我始终在此,保护你们免受“假设失误”之苦。(这个双关语是特意说给比尔听的,他仍感到自己需要一点特别的爱的表示。)
另外指出一点:我这种说话方式,同时结合了你跟他的语言习惯。你们两个都是以我之名而聚在一起合作的。
“假设失误”八成是“期望失误”的戏谑说法。这个心理学术语,指“人内心对现实的认知导致了错误的预期”这么一种状况。由前文“我还是站在终点,以免你一时失足”的说法来推测,“假设失误”大概是指:当我们由于自身对他人的揣度而不愿给出奇迹时,会使自己在通往上主的旅程中失足。耶稣说,他的角色就是去补救这种状况,解除“若非如此,人类无法自行修正“的错误。
这个双关语,同时也特别用来表达对比尔的爱,因为比尔是天赋异禀的双关语能手。耶稣好几次指出,比尔老觉得自己缺乏价值,只能做个局外人。因此,耶稣常常专门跟比尔表达他的爱心(正如此处特别使用双关语一样),让比尔知道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耶稣不仅使用海伦的习惯用语,也仿效比尔的语言风格)。
问:刚才的笔录内容中,需要我修改什么吗?
答:需要,把“罪”改成“缺乏爱心”。“罪”纯属人类捏造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恐吓意味,也是人类凭空杜撰的。世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威胁。
就算“大自然不容真空”,也不表示那块真空就会被地狱之火填充。这样自己吓自己,没什么好处,只会坏事罢了。(译注三)
奇迹需要的是从恐惧中解脱出来的那种自在心境,而那也正是救赎的部分价值所在。
(“赎清罪过”的说法,意思其实是“解除”或“撤销”。)
耶稣一直用“罪”这个字,且始终不改其义。如今,他终于引入了这个《课程》接下来会重点阐释的主题:我们所认定的“罪”,根本就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是邪恶的化身,它不过是“缺乏爱心”,不过是一块真空而已,理应用爱来答复,因为爱的真空自然该由爱来填补,根本没有理由拿地狱之火充数。
本文开头,耶稣把新写的报告称为第二十五条奇迹原则的“绝佳范例”,现在我们总算彻底明白他的意思,也更能体会这条原则的内涵了。这条原则说:“奇迹是环环相扣的宽恕链中的一环。”而此事刚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宽恕链条。
耶稣为海伦点出,她重写这份报告,不仅帮协会拿下了经费,还保护了协会庇护的儿童,这是链条的第一环。此举撤销了埃丝特不认真撰写报告所导致的后果,等于也解除了这件事会带给她的痛苦,这是链条的第二环。此外,海伦自己过去“憎恨而且伤害”儿童的不当之举,也会因此而化解,这是第三环。最后,蒙受祝福的还有耶稣,因为他跟其中的每一方都感同身受,这是第四环。至此,奇迹原则的真意已昭然若揭,所谓“奇迹是环环相扣的宽恕链中的一环”,意思是奇迹会接二连三地由一人传至另一人,使它碰触到的每一个人都获得解脱。
这个故事不仅澄清了奇迹原则二十五的内涵,也道出了奇迹的真意。我们老以为《课程》所谓的奇迹只关乎个人的心境,令人有福的也是这个心境,至于别人受到何种影响,纯属次要,甚至毫无干系。然而,这一具体的奇迹实例,为我们呈现了另一幅图景。
在这件事中,关键恰恰是奇迹对宽恕链条上的其他人所造成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受到了祝福。海伦做出这一祝福之举时,心态其实挺差的,但它仍包含了最核心的要素:她觉悟到自己乃是弟兄的守护者。因着她的身体力行,她自己也受到了祝福;因“保护孩子”,她一笔勾销了自己伤害儿童的阴暗过去;因撤销埃丝特的“罪过”,她也撤销了自己的前世之“罪”。
所以,尽管她重写报告时心中愤愤不平,但这仍是一个奇迹。倘若她当初能欣然接受这一事实,内心的怨恨本可烟消云散。耶稣说,假如她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会启动一环扣一环的宽恕链条,知道自己“自己其实是在为协会行奇迹,为埃丝特行奇迹,为自己行奇迹,而且也为我行了奇迹”,她“就会带着由衷的喜悦去做这件事了。”
译注一:文中引言,皆来自海伦的笔记。
译注二:耶稣说他“在某某的董事会”,应是一种比喻。
译注三:“大自然不容真空”,一般认为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他指出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真空,因为真空跟周围空气形成的压力差,会让空气立刻填充进来。
编译:王诗萌